在线咨询

顾问杜老师

顾问李老师

返回首页| 企业邮箱|
关于我们|
企业简介 资质荣誉 发展历程 企业风采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
About Us|
Profile Credentials Memorabilia Features Contact us
设为首页|点击收藏|帮助中心

特别推荐

头条资讯

2013年美国留学读研究生需关注的几大问题 2013年美国留学读研究生需关注的几大问题

阅读推荐

美国名校高材生心理压力有多大?你难以想象

 

4ac68a26-48d8-44dd-a0da-63457fb1bff9.png

 

一、西北大学

 

采访人:鹿君

受访者:西北大学何同学(化名)

 

西北大学的CAPS(Counseling and Psychological Services)是为学生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的机构,咨询师很多都是Feinberg医学院的faculty。但因为咨询师有限,需要首先满足学生的需求,因此近年来不再接受采访的请求。至于官方的具体数据也是不对外公开的,笔者所能了解到的是西北每年有11-12%的学生利用CAPS的服务,而美国全国的心理咨询机构利用率约为9%,高了2-3个百分点,可见西北学生的压力还是大于平均的。另外,去年底西北大学Feinberg医学院发表最新研究进展,表明能够通过血液诊断抑郁症,这还是世界上第一种客观、基于科学事实的抑郁症诊断方法。

 

笔者采访了身边的一个抑郁的朋友。何同学(化名),西北某专业研究生,去年九月入学。第二个quarter有出现抑郁症状,现在是第三个quarter,情况有好转。

 

Q:为什么第一个学期都过去了,第二个学期才开始抑郁?难道不是最初的适应期最容易抑郁吗?

 

A:刚开始其实我对这个项目的期待还是很大的,包括orientation的时候一切都非常完美。

 

第一学期开始之后课程很紧张,包括语言、同学和身边的很多新事物都让我应接不暇,那时候光顾着想着怎么survive考试,怎么去认识人去刷脸,怎么经历很多来美国之后的第一次。确实会有很多挫折和不如意,但我可能还抱着一丝希望吧,觉得刚来美国,适应了就好了。可是等到了第二学期,才发现完全不是这样的,当我意识到很多东西其实是我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的时候,我心理上才有点受挫了,加上芝加哥的天气也是一个因素吧,那段时间真的是很抑郁。

 

77d5aeaa-b754-4173-bf44-f3586c2a0da7.png

 

Q:所以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你心里受挫呢?能给一个具体的例子吗?

 

A:我来美国之前确实是有美国梦的,想象中是各个民族的人民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,可真的来了发现完全不是这样的。不知道是我敏感还是怎样。

 

举个例子吧,比如我去餐厅点餐,前一个点餐的人和服务员说说笑笑,等到了我就“how can I help you?” 特别冷冰冰。一次这样无所谓,两次三次就让我觉得挺受打击的。后来就有一种感受,好像做什么事情都没了积极性,甚至有时候别人并没有stereotype,但我心理预设他们对我有亚洲人的stereotype,也就慢慢消极起来了。

 

另外一个因素是这边很重视networking,教授什么的天天跟你说step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。但说实话我真不适合那种networking场合,我也知道应该那样做,但我就是做不到,也可能是我懒吧,所以这里有一个自我的conflict让我觉得很难受。后来我去南美旅行的时候,觉得自己一下子就放开了,做什么事儿都特别自信,也很主动,完全没有那种被限制的感觉。

 

第三点就是我们同学。很多人拉帮结派、八卦、造谣,让我觉得挺奇葩的。我大学的时候是一个很爱说的人,朋友也很多,什么活动也都参加,但是说久了我发现说来说去就那么多,人没有input说完就没了,没意思。所以刚来美国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说,要多听少说,多向身边的同学学习。结果看到身边大部分中国同学都是这样,别说有价值的input了,不把我也影响成那样我就谢天谢地了,所以综合以上这些点我挺失望的,心理上有很大落差。

 

Q:是因为你在南美是比较少见的亚洲人,他们和中国人一样比较treasure外国人,你是喜欢那种感觉吗?

 

A:其实我要求不高,不是说被当做外国人的感觉让我变成那种,而是说我在那里感到我和他们是平等的,不受限的,至少是不被歧视的。而这里的环境对我的消极影响还是很大的。

a59129bc-a229-48f4-af80-bcadf24a26b0.png

 

二、康奈尔大学

 

采访人:刘肇宁

受访者:康奈尔大学董同学

 

Q:你觉得在康纳尔学习的话,压力主要来自什么方面?

 

A:康奈尔的学术压力非常大,“学术高压锅嘛”。

 

有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会吐槽,说是天气惹的祸,毕竟Ithaca这个地方一天到晚下雪,还雾蒙蒙的,给人一种很阴沉的感觉。我们中国留学生的话压力尤其大,大部分情况下还是熬夜赶due为主,而且语言关是一个蛮大的问题。有的时候大家还会在朋友圈上发些什么“今天做作业好多”一类的话题。不过还好啦,我们会经常性的聚一聚,办一些挺好玩的活动,这样会让心情好很多,也有人选择去Gym放松。

 

Q:那学校在帮助学生减压方面有什么措施吗?

 

A: 学校其实也是下了蛮大的功夫帮助学生减压。

 

你比说在大一新生Orientation的时候group leader们就会给大家很有用的一些小tips,学校也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关于学习压力的讲座。平时社团或者counselling center也会在食堂,service center等地方发一些传单。不同学院也有自己faculty group帮助学生疏导心情一类的,你像我们建筑学院就有蛮多同学去。

 

哎对了,我们学校那个以自杀出名的桥你听说过吧,叫Thurston Avenue Bridge,因为那个桥底下是几十米的悬崖,而且是必经之路,以前经常会有事故。现在学校为了安全,在像这样的桥底下都装了防护网。具体一点的组织的话我们有那个Gannett可以帮忙进行心理疏导,这个用的人还蛮多的,好像去年有三千多个人去Gannett咨询过。(此处有网址,请戳:https://www.gannett.cornell.edu/topics/depression/

 

Q:可以谈一谈你本人的感受吗?

 

A:我觉得学校里压力最大的几个专业的话,建筑工程就蛮不轻,当然在哪儿都这样(笑)。

 

我本人就是建筑专业的学生,我吧你也清楚,花在学习上的时间非常多,经常性地一天吃不了几顿饭,有时候有project还得通宵赶。这样一来有的时候结果不好就觉得特别委屈。我一般就会去和朋友聊聊天啊,跟父母skype一下什么的。坦白讲,我感觉整个康村气氛比较严肃,可能和地理位置有关系社交活动少,这里的人普遍都挺严肃的,有抑郁倾向的人也不少。

64bddc13-e814-4b4c-8e25-9c5f7eed70c8.png

 

三、斯坦福大学

 

采访人:Jojojo

受访者:斯坦福大学F同学

 

读书的压力来自课业,来自需要用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生活,也来自对未来的不确定。对于未来的设想,刚进斯坦福读书的F探索了好一段时间才大致有了个数。但是好不容易才构设出来的未来却又跟普遍的留学生出路不同,没有既定的步骤,虽有无限的可能性,却也是F所受压力和一丝丝不安的来源。

 

Q:在斯坦福读书是会有什么压力吗?

 

A:能在斯坦福读书我感觉自己是很幸运的,因为周边你的peers都很赞。

 

比方说,有个很有名得学姐创办了一个医疗验血方面的startup, 融了90亿美元,太厉害了。在这个学校,大家都想要make something out of themselves,想要知道怎样live up to your potentail,所以便会在自我实现价值方面有些压力。我刚来斯坦福的时候,学校就告诉我们要注意Duck Syndrome,就是表面上大家看起来都然然自得的,但是水下却pedal得很急。

 

Q:能讲讲你刚来斯坦福的时候有过什么样的心理历程吗?

 

A:我刚来的时候不是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东西。

 

有的时候觉得spread myself too thin。有段时间甚至每几周每几个月换过很多major。我们还是中学生的时候,其实目标很明确的,就是要上个好高中,申一个好大学。但是突然到了大学,走进一个开放式的环境里面,你是有insecurity的。突然有了thousands of hundreds of opportunities, 又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点……这些都需要自己慢慢去figure out。

 

Q:现在呢?

 

A:现在我大方向上已经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了。

 

但是还是会感觉到一些peer pressure。其实留学生有几条出路是很clear的。我总结下,觉得有五个:一是你学CS成为engineer,二是做consulting, banking, 或者你可以进law school 或者创业。这些都是比较普遍的。但是,打个比方,你想要做musician或者art critique, 就会感到自己是个outlier, 便会感觉到压力。

 

因为前面那五条出路是guaranteed的捷径。前面有学长学长学姐走过同样的路,所以很多朋友很清楚前方的路是怎么样的自己该怎么做。如果你要explore(其他的途径),你便不知道未来会是怎么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