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学生想进名校也不容易
来源:互联网
进入7月,当中国的大学为争夺优秀生源激烈竞争时,大洋彼岸的美国大学的招生与录取工作差不多已尘埃落定。作为世界上教育最为发达、名校云集的地方,虽然美国大学没有争夺“状元”一说,但是近年来随着以常春藤联盟为代表的名校的录取率越来越低,不仅令美国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,也让名校之间争夺生源的竞争愈发激烈。
美国学生有些“不堪重负”
17岁的美国高中生阿历克斯西娅的SAT考分接近满分,而且还拿到了全美奖学金、女童子军金奖以及杰出足球运动员等荣誉,虽然她已经具备了申请顶级名校的条件,但在递交大学申请的前两个月,却仍然感到无比焦虑。
让阿历克斯西娅备感焦虑的,是近年来越来越低的名校录取率。据报道,去年斯坦福大学的本科生录取率只有5%,创下了历史新低。当年共有42167人申请,校方录取2138人,最终1700人注册就读。另外,哈佛、耶鲁、普林斯顿、麻省理工、芝加哥大学等著名大学的本科录取率都在7%左右。
此外,从1980年到2012年,虽然美国大学整体入学率从26%增长到41%,但随着二战后婴儿潮一代的子女进入上大学的年龄,学生的竞争压力也空前增加。据美国心理学会2013年的一项调查统计显示,如果压力程度按10分来计,美国青少年在过去一学年的平均压力水平为5.8分,远高于代表健康水平的3.9分,也高于成年人的5.1分。有31%的美国学生表示,他们已经“不堪重负”了。
造成美国学生不堪重负的,是大学尤其是名校录取标准的“指挥棒”。美国虽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标准化入学考试SAT和ACT,但该考试成绩只是大学录取参考的一部分。美国大学其他的参考材料还包括高中成绩、小论文、老师推荐信、社区活动、特殊才能等。一位普林斯顿大学的招生老师对媒体表示,申请普林斯顿的学生,他们的SAT大多可以达到或接近满分,难道我们还会在乎多一分还是少一分的差异吗?我们只比较学生其他方面是否优秀。
这个“其他方面是否优秀”,让美国学生在学习之余,也需要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,以便让自己更有优势。有需求就有市场,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在美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,据统计,有近四分之一的美国家庭为孩子报名校外活动,这些校外活动也是五花八门,有补习班、童子军、国际象棋、射箭……
另外,美国还有一个所谓的“3点到6点”理论,即学生在未来人生道路上表现得如何,关键在于下午3点放学后做了什么。美国多项研究发现,无论是吸毒、酗酒或混帮派,学生们出问题大都发生在下午3点到6点的下课后。如果课后多参加一些非学术活动,有利于改善学习态度、提高成绩,这更刺激了课外培训市场的火爆。